2)第201章 泾州生活小报_五代第一太祖爷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,依照政绩、资历、年限等因素相继提拔晋升后,底下又有一批职位空缺。

  朱秀便从府州县三级官府的属吏中,通过考试选拔出一批人填补空缺,由吏员转为官员,也算是转入正职。

  如此一来,众多为官府服务的底层属吏看到晋升希望,重新激发活力和干劲,促使彰义军的官僚系统朝着良性发展。

  不想当吏员,又暂时做不了官,报社编辑就成为了性价比最高的职位。

  不过总体来说,泾州的尚文风气不足,文人底子太薄弱,矮矬子里拔将军,报纸上写的社论文章,朱秀就没瞧得上眼的。

  温仲平也知道这是报社硬伤,所以大多只让手下编辑们,抄录一些节度府下发的告示,解读新政策,刊登一些招聘招工的讯息,以及邻近周边和开封传来的新闻趣事。

  报纸属于新鲜事物,对于消息闭塞,活动范围还出不了县城的大多数百姓来说,任何一点趣闻都能引发他们的兴趣。

  温仲平也邀请宋参、裴缙等人,时不时抽空写几篇有见地的政论文章,温泰温老头,兴致来了也会做些伤春悲秋的诗赋,无病呻吟一番。

  朱秀几日前,也以四有先生的化名,写了一篇赞颂节度使史匡威,宣扬彰义军爱民政策的文章,引来一众好评。

  老史整日乐呵呵地拿着报纸,在府里大声诵读,抑扬顿挫的公鸭嗓听得人浑身起鸡皮疙瘩。

  裴缙虽然是买来的文聘,但底子比起大多数文士要强不少,以河东清叟的笔名,发表过几篇政论文章,反响还不错。

  宋参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,水平自然是不差的,只不过如今他是朱秀任命的首席助农官,整日奔波于田间地头,忙着钻研农事,抽不出太多时间做文章。

  有了这几支笔杆子,泾州生活小报的格调瞬间拔高了许多,风雅趣闻与通俗白话共赏,成为老少爷们、妇女大婶茶余饭后谈资的重要来源。

  徐铉近日来,一直在研究泾州生活小报,斥资将所有期数买齐,窝在邸舍客房里看了个遍。

  很快,熬得双眼布满血丝的徐铉得出一个结论,泾州生活小报刊载的文章,大多数都写得不堪入眼。

  说是文章,其实不过是将一些节度府下达的政策、告民书加以解读,以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解释出来。

  在徐铉看来,这些甚至称不上文章二字。

  至于一些粗浅白话刊登的招聘招工讯息,徐铉觉得简直难以入眼。

  身为江南名士,与韩熙载齐名的文坛领袖,徐铉对于著作文章看得很重,把撰写文章看作是教化世人的神圣之举。

  泾州生活小报上粗浅的文墨,在他看来低劣至极,有辱士人风采。

  “语言浅显直白,粗陋不堪,如此文字也敢登报示人,简直滑天下之大稽!”

  徐铉一口冷茶灌下肚,毫不掩饰鄙夷之色。

  “街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